更新時間:2022-01-18 22:59:51作者:佚名
重點任務
培養一流的“上海工匠”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持黨對高職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建立健全“三圈三全十育人”的思政工作機制。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三進”工作。深入推進以思政課為核心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建好“中國系列”思政課選修課,結合高職教育特點和育人規律,配齊配強思政課教師隊伍、輔導員隊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提升思政教育實效。
2.培育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要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成為辦學的鮮明特征。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等系列活動,努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育人環境,為上海工匠培養奠定職業教育文化基礎。
3.培養杰出技術技能人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國際交往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對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雙證融通”改革試點上海市高職學校,提升學生職業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瞄準本市重點發展產業人才需求,通過與國內外高水平職業院校、國際大型企業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培養國際化、高水平、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全方位推動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育科研、教學評價、教學資源開發利用創新,實施啟發式、參與式、探究式等教學改革,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切實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著力培養一批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專業技術技能過硬、對企業貢獻突出,并能參與國際競爭的杰出技術技能人才。
創建一流的品牌專業
4.優化布局結構。堅持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基于大數據創建科學可行的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引導學校聚焦本市重點發展的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學前教育、養老服務等產業領域,設置與需求相匹配的新專業。同時推動高校主動淘汰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培養質量不佳的專業。
5.建設一流專業。對接國際先進標準,引領國內同類專業標準建設,率先開展并通過國內外相關專業認證,輻射帶動專業群協同發展。專業負責人和骨干教師能主持或參與行業主要技術標準制定。依托專業優勢,學校成為行業主要和高水平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6.重構課程體系。對接現代技術發展趨勢和崗位能力要求,構建契合產業需求的職業能力框架,將行業最新的技術技能標準轉化為專業課程標準,打造一批具有高階性、應用性、創新性的高職“金課”,其中部分課程沖擊成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拓展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健全教材專業審核機制,形成課程比例結構合理、質量優良、形式豐富的課程教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