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9 20:23:49作者:佚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張勁 孔劍
秋季景象十分迷人,鄉村地區尤其如此。在楚地,秋風使稻穗隨風搖曳,奏響了收獲的樂章。
湖北以湖泊命名,與湖共榮。境內江河湖泊眾多貝語網校,分布廣泛,形成了物產豐饒的魚米之地,是國家重要的糧食供應區之一。
九月十六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圓滿結束‘十四五’規劃,規劃‘十五五’發展藍圖”系列發布會。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桂華表示,在“十四五”階段,湖北省堅守確保國家糧食供應充足和避免大規模貧困問題反復出現的兩項原則,加強鄉村產業、鄉村設施、鄉村管理三個方面的支撐,增強農村整體改革與農業技術進步兩個方面的驅動力,促使鄉村整體復興獲得良好進展。2024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的總產出為9844.1億元,在全國的排名是第四位,比“十三五”末期增加了29.2%;農村地區居民的人均錢袋子里的錢是22580元,比“十三五”末期多了38.5%,農業、農村和農民這三方面的工作都在穩步向好的方向發展。
守底線,荊楚糧倉“十二連豐”
九月份的第八天,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當陽,五十萬畝中稻呈現金黃色澤。河溶鎮紅勝村的萬畝水稻種植區,收割機來回作業,村民牛運峰面帶笑容表示:“今年水稻生長狀況良好,單位面積產量比去年多了五十公斤。”
提高產量的關鍵在于工藝的突破。這個站點運用恰當的種植密度,以及機器進行移栽,能夠增加單位面積內的有效禾苗數量,從而實現豐收的目標。
湖北省是農業重鎮,積極推行“保糧于地、保糧于藝”方針,糧食年收獲量持續十二年突破五百億斤大關,最近四年平均收成穩定超過五十五億斤,確保了糧食供應穩固。
確保面積分毫不差。湖北省嚴格執行糧食安全黨政共同負責制,每年把糧食種植計劃分配到市縣級單位,具體到每一塊耕地,逐級明確責任。
要盡最大努力提高單產水平。必須保證好田地、好種子、好時機、好措施,一樣都不能缺少。在“十四五”期間,湖北新建了一千一百八十四萬畝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普遍比全國要好;積極推動種業發展,農作物好種子的使用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九十六;迅速增強農機設備方面的不足,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點五;許多新技術被選為全國農業推廣使用的技術。
想方設法提高收益,中高端大米“江漢大米”著重突出“細長、上乘、美味”,按訂單種植面積超過一百萬畝。
湖北作為重要糧倉,收獲頗豐。本省淡水產品總量達546.43萬噸,已連續29年領跑全國;夏季油菜籽收獲量超過300萬噸,已連續15年穩居全國第二;茶葉、生豬、蔬菜、水果、禽蛋等農產品產量也均居全國前列。
張桂華表示湖北經濟學院廁所,湖北嚴格堅守防止大規模貧困人口再返貧的界限,在國家級考核評定中一直獲得優秀評級。從依靠外部援助的幫扶模式轉變為激發內在活力的振興方式,湖北著重實施精準的監督支持、產業開發等手段,持續增強貧困區域鄉村經濟社會的內生動力。這37個脫貧縣地區經濟總量從十三五末期的一萬六千六百四十八點七億元,增長到了二零二四年的九千五百四十九點三億元;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獲得的收入每年增加九點六個百分點,貧困民眾的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提升,變得更加美滿。
穩支撐湖北經濟學院廁所,鄉村有“面”更有“里”
夏季時分,行走在鶴峰縣中營鎮大路坪村,干凈道路穿梭于濃密樹影之中,清亮溪流在耳邊潺潺流淌,木制房屋順著山勢分布,和遠方的茶園相互輝映,形成一幅充滿詩意的自然風光圖景。今年,鶴峰縣推出了“紅色教育·土家族民居”等二十個適合居住和發展的美麗鄉村示范帶,向全省進行宣傳推廣。
鄉村的風景,既要提升外在形象,又要注重內在品質,還需鞏固基礎條件。
湖北省積極借鑒“千萬工程”的先進做法,著力完成一系列群眾切身感受到的惠民工程,迅速推進美好宜居型鄉村的建設進程。張桂華表示,全省范圍內持續開展“家園清潔”活動,同步實施“廁所、污水、垃圾”三項重大變革,農村地區衛生廁所的覆蓋面高達91.1%,生活污水的整治成效顯著提升,垃圾處理已達到無害化標準。郵政配送、電力補能設施、高速無線通信網、優質鄉村交通網全面鋪開,村民的滿足感不斷加深。
黃鱔產業為當地百姓帶來豐厚收益。仙桃市張溝鎮先鋒村是網箱養殖黃鱔的全國起源地,促使鄰近村落養殖黃鱔的面積達到5.5萬畝。現階段,仙桃已經建立起“苗種培育、自然環境養殖、細致加工、冷藏運輸”的黃鱔完整產業體系,使“小黃鱔”切實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核心產業”。
產業振興是鄉村發展的核心任務。2024年,十大關鍵農業產業鏈的總體產出達到1.09 萬億元,優質稻米、生豬、淡水產品、蔬菜這四條產業鏈的產值均突破千億元;建立小龍蝦、生豬、香菇等供應鏈體系,參與上鏈運營的企業超過4500家。
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品牌建設是關鍵環節,這得益于鄉村振興和消費升級的雙重推動,品牌強農已成必然趨勢。湖北省為此發布了相關指導文件,明確支持發展“蝦鱔米茶、藕菇橙艾”以及武昌魚等特色產品,并構建了省市級品牌與企業產品品牌相結合的體系。“江漢大米”被評為“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仙桃黃鱔、隨州香菇等19個品牌被收錄在“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名單中,湖北優質農產品的良好聲譽持續增強。
增動力,田野里“長”出新質生產力
安琪酵母參與制定的全球首個烘焙酵母國際標準于9月1日正式發布,這是湖北農業科技創新的杰出成果。安琪酵母將單個酵母進行轉化,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系列,涵蓋了烘焙、發酵面點、食品增味、釀造、生物能源、人體營養補充以及微生物等多個行業。公司已成為亞洲領先企業,位列全球第二大酵母生產商,同時在國際標準制定過程中展現了中國企業的智慧與貢獻。
湖北享有“魚米之鄉”“惟楚有才”的美譽,這里匯聚了豐富的農業資源與杰出的人才,二者相互促進,催生了肥沃的創新創業環境。
高產且富含蛋白質的玉米可緩解蛋白質不足問題,全球首次研發的助稻造血新藥,以及無肌間刺的武昌魚能避免吐魚刺……張桂華逐一列舉,驕傲地展示湖北農業科技發展的新成就。在“十四五”階段,湖北省積極促進農業科技與產業創新緊密結合,成功建立了八個涉農國家級實驗室,農業科技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已達到百分之六十八。
田間地頭,新質生產力不斷涌現,新型生產關系也加快構建。
充分運用改革的制勝法寶,湖北省逐步實施第二輪土地承包期限延期三十年的試驗項目,大力借鑒堰河村等村莊集體經濟發展的成功做法,年收入超過十萬元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已占百分之八十二。今年,湖北省著力推動鄉村資源要素市場化整合,迅速優化以武漢農交所為核心的鄉村產權流轉機制,顯著增強鄉村資源要素調配的效能與可信度;同時,重新規劃“投資、補貼、信貸、擔保”等農業政策手段,廣泛實施針對“三農”的信用評估貸款業務。
希望的田野,田野的希望。
張桂華談到,對于“十五五”時期充滿期待,湖北省將傾力打造農業大省,營造嶄新的“魚米之鄉”,持續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水平,激發鄉村發展動力,為加速建成中部地區核心增長極貢獻“三農”領域的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