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1 20:38:14作者:佚名
我國位于歐亞板塊的東南區域,地質構造呈現出復雜特征,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對其產生擠壓效應,因而地震斷裂帶分布廣泛,地震活動不僅范圍寬廣,而且強度顯著,發生頻率也相當高。地震,可以理解為地面的震動現象,但更全面的說法是,它源于地球內部特定位置激發的能量波動,當這些波動向上傳播至地表時,由于遭遇阻礙而迅速釋放能量,進而引發地面產生振動、搖擺甚至破裂的狀況。地震的發生包含三個環節,分別是能量的初始激發,能量的傳遞過程,以及能量的最終釋放。人們能夠通過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地震預兆,被稱為地震的宏觀預兆,也簡稱為宏觀預兆。這類預兆中較為常見的包括,水位發生明顯變化,水質出現異常現象,動物和植物表現出不尋常的行為,電磁場強度出現異常波動等。地下水位在地震前會出現明顯異常,包括水位快速上升或下降,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水面出現泡沫,溫度異常波動,泉水流量突然增減,以及溫泉溫度的急劇變化。本文旨在提供有關江西地震帶的信息,并介紹江西歷史上的地震記錄。同時,還會講解地震發生時的逃生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江西歷史上的地震記錄。
江西境內歷史上多次記錄到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活動,其中最強的一次是1806年發生的會昌6.0級地震。1911年九江地區也監測到5級地震。1361年時,九嶺山以南的晉安地區發生了5.5級地震。另一次5.5級地震發生在公元319年,地點位于晉安的西部。綜合來看,這類地震屬于中等強度范疇,即中強震級別。江西省南部和北部近些年地震較為頻繁,1987年8月2日贛南尋烏地區發生了5.5級地震,1995年1月24日尋烏再次監測到4.5級地震,同一年4月15日贛北瑞昌、九江、德安三縣接壤地帶發生了4.9級地震。
江西省在1987年遭遇過一次年度最強的地震,尋烏縣當時發生了5.5級地震,這算是1949年之后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震,但造成的破壞并不嚴重。從歷史角度分析,九江發生的5.7級地震,是江西境內百年來威力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一次地震。2011年9月10日深夜23點20分,江西省瑞昌市與湖北省陽新縣接壤地帶發生了4.6級地震。
二、江西地震帶分布圖相關知識。
江西省東面與浙江省、福建省接壤,南面與廣東省相連,西面與湖南省相鄰,北面與湖北省、安徽省交界并共同瀕臨長江,屬于華東地區范圍。省內北部地勢較為平坦,而東西南部三面群山環繞,中部丘陵分布,整體呈現出向鄱陽湖傾斜、向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形態。全省范圍內分布著超過2400條大小不一的河流,其中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是江西的主要水系。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江西省位于北回歸線以南,該省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每年降雨量在1341毫米至1940毫米之間;無霜期時間較長,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類型。
三、地震來了注意事項和逃生常識。
在人多聚集的地方遭遇地震,切忌驚慌失措,要有序地從多個出口迅速撤離,否則容易引發場面失控,相互擁擠造成人員傷亡。
當你在電影院、體育場等場所遭遇地震,務必保持鎮定,尤其當場地突然停電,切勿大聲呼喊,更不能互相推搡,應該立刻下蹲或藏到座位下面,小心避開空中懸掛的燈飾和風扇,用書包等物品護住腦袋,等震動停止后,要聽從管理人員的安排,有秩序地離開。
地震發生時貝語網校,若身處商場、書店或展覽館等場所,需尋找堅固的柜臺、低矮的家具等物品全國地震帶分布圖,或者柱子以及內墻的角落,立刻蹲下身子,用手或身邊物件保護頭部,要遠離玻璃門窗和玻璃展柜,也可以在通道區域暫時躲避,耐心等待震動停止,然后按照規定路線有序疏散。
上課中的學子,需聽從教師引導,立刻將頭頸掩護,同時雙眼閉合,藏匿于個人座位下方,切莫隨意移動或躍下樓層,震災過后,要按部就班離開教室,前往空曠之處暫避。
比賽進行中的場館,須立刻終止賽事,安撫現場民眾,避免恐慌騷亂,按計劃有序引導人群離開場地。
在地震時的應急防震工作 室內應急防震行動
預防地震帶來的傷害,關鍵在于避免建筑物倒塌和被掉落物砸傷。若能提前收到地震預警,就應根據官方指引撤離室內。但多數地震突如其來,在十二秒內采取應急措施,才能獲得最佳保護。具體做法是:地震一旦發生,如果在室內,須立刻關閉燃氣和電源,熄滅火源。倘若住在平房,且離家門很近,則應迅速沖到屋外。若居住在高層建筑,可藏于堅固的床鋪或桌椅后方,亦能進入橫跨范圍較窄的室內空間,例如洗手間或烹飪區,又或構建穩固的三角安全區(可參照第三課所述的室內避險姿勢)。務必護好頭部全國地震帶分布圖,謹防墜落物致傷;需以口罩遮掩口鼻,同時使身體處于較低姿態。切記不可跳樓或跳窗,以免摔傷或被玻璃劃傷;切勿上陽臺,不要乘坐電梯,不要走樓梯,不要隨意奔跑,不要隨人群擁擠,這些地方容易坍塌或發生擠壓踩踏事故。對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避免盲目行動,必須聽從指揮,否則將導致更嚴重的后果。所有室內人員,在初震結束后,需迅速撤離,前往廣場、公園等開闊地帶,以躲避余震。進入地下通道時必須遵循工作人員的指引,切勿驚慌失措,避免推搡,要繞開密集人群,以防跌倒;同時雙手要交叉抱于胸前,以保護身體,用肩膀和背部抵擋外部沖擊力。跟隨人群移動時,要防止被擠向墻壁或隔離設施;務必解開衣領,確保呼吸順暢。還可以藏身于柜臺、框架結構內,蹲在室內墻角和柱子旁邊,用頭部進行防護。
在影院、體育場館等場所,能夠立刻在座位下方屈膝,借助背包等物件護住腦袋,同時要小心避開空中懸垂的物件,比如吊燈和風扇。地下防空設施在抵御地震沖擊方面非常有效,這一點從唐山和包頭的地震案例中得到了驗證。因此,只要時間允許,應該盡快鉆進防空洞或者地窖。地震對城市建筑造成的破壞與核爆的沖擊波有許多相似點,所以它們的防護理念和應對措施也基本一致。乘坐公共電、汽車時,務必握緊扶手,同時低垂頭部,以防止傾倒或撞擊;可以降低身體高度,靠近座位區域,這樣做有助于規避潛在的事故風險。必須等到車輛平穩停靠、地震活動終止后再離開車廂。駕駛人員需要確保車窗處于開啟狀態,不要鎖閉車門,車鑰匙應該留在車內,并且要和乘客們一同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