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4 16:40:19作者:佚名
進入學校圖書館,仿佛踏入一片藝術天地。在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學校國際藝術交流學院2020級學生張榕處處體會到濃厚的藝術氛圍。這里是山東省藝術文獻的重要聚集地,內容涵蓋古今中外,包括書籍、繪畫、音樂等,既是知識的殿堂,也是藝術的寶庫。
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是省內收錄各種音樂曲譜最全的圖書館之一。
藝術書籍50多萬冊
古今中外藝術在這里相聚
在圖書館的書架中來回走動,張榕也作為志愿者,被這里的藏書深深吸引。圖書館的閱覽室里,幾本藝術類的厚重書籍占據了整面墻的面積。其中一本《宋畫全集》收錄了國內外宋代繪畫作品超過一千五百件。
提及藝術類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山東省藝術學院的圖書館在省內享有較高聲譽。在學校的古籍閱覽區域,取出一部明朝萬歷三十四年刊印的《樂律全書》,館長于聰十分謹慎。該書是該館的珍貴典籍之一,對于探究明代民間音樂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館藏共有1600余種古籍文獻,其中子部藝術門類里,樂譜有2種,音樂之屬有10種,書畫之屬有119種山東藝術學院是幾本,篆刻之屬有28種,法帖之屬有10種,戲曲曲藝之屬有100種,經部里樂類有1種,史部里金石類有29種。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情報咨詢部主任趙喆談到貝語網校,對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而言,這些并非核心收藏內容。
學校目前有藏書98萬本,大約52萬本屬于藝術類別,涵蓋了音樂、美術、設計、舞蹈、戲曲等藝術領域的專業書籍,這些書籍來源廣泛,遍及古今中外,構成了極為豐富的綜合性藝術文化資源庫。于聰補充道,除此之外,學校還擁有音樂、美術、古籍文獻等13個電子資源庫。
坐落于茂密林木之后,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圖書館時常被兩側琴房播放的悅耳旋律所包圍。這處看似普通的紅磚小樓,卻儲存著學校圖書館中極為關鍵的一部分文獻資料,堪稱省內匯集各類樂譜最為豐富的場所之一。
一本匈牙利出版的《李斯特鋼琴全集》放在書架上,是鋼琴專業學生中最受歡迎的版本之一。世界著名音樂家的樂譜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管理員呂曉葵說話時帶著驕傲的神情,僅鋼琴樂譜就占滿了好幾排書架。
中國歌曲有2889種,8850冊,鍵盤樂有3405種,9972冊,民族器樂有1921種,6291冊,對于音樂學習的學生而言,這個場所是必不可少的,這個面積看似不大的圖書館,卻培養著山東藝術學院一代又一代的音樂家,呂曉葵這樣表示。
山東藝術學院一張圖書借閱卡上有老藝術家關友聲的借閱記錄。
一本書見證傳承
書中也有藝術大師的影子
圖書館藝術書庫里,一本名為《宋花臨習·花卉》的書籍,是過去一年中借閱次數非常多的書之一,該書的年度借閱量超過一百次。
這里有幾本圖書,包括許身玉編寫的《經典國畫臨摹實技·人物篇·貳》,還有唐鳴岳等人主編的《蓬“壁”生輝:壁畫實驗教學》,它們都曾位列圖書館的借閱排行榜上。
眾多書籍串聯起一批批往來于這個書庫的互不相識的教員與學生。
此處藝術類書籍最為密集,這些書籍不僅溝通了相識或不相識的同窗,也溝通了往昔與當今,每一冊書籍都是一種賡續。藝術書庫圖書管理員王燕表示。
藝術藏書室里,眾多書籍都印刻著巨匠的印記。不少本已泛黃的典籍,尚存往昔的借閱記錄,半個世紀前翻閱過這些書籍的讀者,如今都已蛻變為令人欽佩的藝術名家。
那本名為《齊白石畫法與欣賞》的書籍飽經滄桑,借閱登記冊上載明了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間的閱讀者信息,第六位記錄的讀者是關友聲,這位出生于1906年的藝術巨匠被視為山東畫派的奠基人之一。
一本《攝影藝術選集》的借閱登記表顯示,工藝美術名家兼藝術指導張一民位列其中,為第三位使用者,而畫家蔡玉水則排在第二十位,記錄在冊,二者體現了藝術界的代際延續。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傅山畫集》的借閱卡上,于希寧先生1974年12月27日的記錄仍然非常清楚山東藝術學院是幾本,這位在詩歌、書法、繪畫、篆刻以及美術史論方面都具備深厚造詣的學者型藝術家已經逝世多年,不過那本當年售價7.5元的畫集,卻一直默默陪伴著眾多學子。
現在,由于希寧先生捐獻的眾多字畫,安放在學校的于希寧繪畫藝術紀念館之中,它們默默展示著,不斷啟迪著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
來自世界各地的黑膠唱片也是山東藝術學院非常重要的館藏之一。
藝術不僅在書中
一石、一物、一畫皆是“書”
從眾多的書法冊籍、成套的繪畫作品,再到一件件陳設品、一件件歷史遺存,在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藝術從典籍中流淌出來,散布在全部空間。
閱覽室里放著一本《云岡石窟佛造像典藏卷》,打開那本體積很大的書,戴上立體眼鏡,許多云岡石窟的佛像立體形象就顯現出來了。
在古書閱讀處,上千張黑膠圓盤擺放在架子上,圓盤保存完好,早已泛黃的外層包裹物和各式各樣的文字符號訴說著它們的來歷。“比起紙質的音樂符號,這些黑膠圓盤對于鉆研音樂的學生和學者而言,同樣都是無價之寶,它們源自全球各地,歷經世紀,一張圓盤就仿佛一部書籍。”于聰表示。
在底層山東年畫雕版展館,眾多刻板陳列于架上,如同許多厚重木質典籍。
這堪稱國內最齊全的年畫雕版藏品了,每一塊雕版都堪稱一部‘史書’,承載著我們的過往、承載著族群的文明、承載著技藝的延續,在年畫雕版博物館內,館長吳軍這樣說。
山東藝術學院的漢畫像石博物館、剪紙藝術博物館等等,同樣屬于這處圖書館,該建筑造型十分特別。
那些物件,薄如一張紙剪的窗花,厚似成噸的畫像石,每一件都算是一冊特殊的典籍,對教職員工而言,都是難得的珍藏,于聰從展覽館回到工作地點后,依舊對學校的這些藏品了如指掌,資料館已經將這些形形色色的“典籍”電子化,在網絡上發布,這就是山東藝術學院資料館花費十余年功夫構建的“齊魯文獻資源庫”。
這個數據庫收錄了多種資料,涵蓋了山東地區的民間剪紙、漢畫像石、于希寧的藝術作品、蘭瑛的手稿、地方傳統音樂、傳統舞蹈以及年畫等門類,總計保存了超過十六千條元數據信息。
藝術并非僅限于書本之內,它是一個網絡上的藝術寶庫,從每一條數據中都能解讀出不同的歷史與文化,這是于聰所表達的。
新聞信息提供途徑:在應用商店獲取“齊魯壹點”軟件,或查找微信平臺上的“齊魯壹點”小程序,全省八百名記者隨時準備接收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