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8 17:39:27作者:佚名
一、人口老齡化現狀
1.1 老齡化基本數據
到2024年年底,我國年滿六十歲的人口數量第一次超過三億,具體為三億一千萬零三百一十萬,占全體國民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二;在那之中,六十五歲及以上的公民數量是二億二千零二十三萬,占總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五點六。
依據國際通用規范,老年人口比例達到百分之七以上,標志著進入老年型社會;老年人口比例超過百分之十四,則表明進入中度老年型社會;老年人口比例超過百分之二十,意味著進入高度老年型社會。
依照這個標準來看,我國目前全面步入中老年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正逐漸演變為制約國家進步的重要環節。
1.2 老齡化趨勢特征
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五大鮮明特征:
規模巨大
我國老年群體規模居世界首位,全球每四位老人里就有一位是中國人。2023年,國內年滿六十五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大約有兩億兩千萬,這個數字占全球老年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
近十年我國老齡化人口數據:
速度迅猛
我國老年人口增加的速度,比許多西方國家要快得多。要達到七分之一的老年人口比例,法國耗費了一百二十六年時間,英國用了四十六年,德國歷時四十載,日本則需二十四年,而我們國家,卻只用了二十一年就完成了這一轉變。
高齡化顯著
2023年,我國年滿八十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數接近四千萬,這個數字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二點八。展望未來,預計到2030年、2050年、2070年以及2100年,這個比例會持續增長,分別達到百分之三點七、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十八點六和百分之三十點四。
未富先老
我國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后便進入了老年人口比例較高的時期。2023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約是一萬三千美元。相比之下,日本和韓國在它們開始深度老化的年份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分別是一萬四千美元和三萬三千美元。
城鄉倒置、東高西低
農村地區老年人口比例一直比城市地區高,而且這種差距還在持續拉大,2010年到2022年期間上海人口2025總人數口,城市地區、鎮地區和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口比例分別從7.7%、8.9%、10.1%增加到了12.0%、13.3%、19.3%,從地區分布來看,東部地區的老齡化現象比西部地區更為普遍
二、老齡化進程與未來趨勢
2.1 老齡化進程階段分析
中國老年人口比例增長勢頭愈發迅猛,2001至2010年間,每一年65歲以上長者占全體人口的比例都會提升0.2個百分點,而到了2011至2023年,這一增幅擴大到了每年0.5個百分點。由于1962至1975年那波嬰兒潮出生的群體開始步入老年并陸續離世,接下來三十余年時間里,我國人口的老化現象將呈現急劇加劇的態勢。預計2030年左右中國將進入占比超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
2.2 2025-2050年人口老齡化預測
經過多項調查分析,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年群體規模將達到3點8億之巨。至2035年,老年人口數量將攀升至4點2億左右,其占全體國民的比例將突破百分之三十。展望2050年,全國總人口數預計會回落至12點5億,而老年人口在其中的比例則可能高達百分之三十七點四。這預示著我國往后將承受日益沉重的老齡化社會壓力。
三、區域差異分析
3.1 各地區老齡化程度對比
中國各地老年人口比例差異顯著。2023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遼寧為21.06%,居各省份之首。相比之下,廣東、新疆和西藏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均未達到10%。按照國際通行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4%的社會被視為深度老齡化社會。根據統計年鑒信息,2023年有19個省份,老年人口比例達到了14%以上。
老年人口比例,以六十歲為界限,在地域分布上顯現出顯著差異,北方地區高于南方地區,東部地區高于西部地區。
3.2 區域差異形成原因
人口遷入優化了人口構成,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顯得更為年輕。以上海市為例,公開資料顯示,若只看戶籍人口,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者達568.05萬人,占總人口比例37.4%;65歲及以上老年者有437.92萬人,占總人口比例28.8%。上海市戶籍人口的老齡化狀況,顯著強于常住人口。北京是人口持續匯聚并優化人口構成的典型城市。這種區別主要源于人口遷徙活動,年輕人傾向于前往東部經濟發達區域和主要都市,老年人則多數選擇留守原處,由此造成不同區域的老齡化水平存在顯著不同。
四、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4.1 對經濟的影響
人口紅利消退
20 世紀 50 至 60 年代的“嬰兒潮”一代逐漸進入老年期,同時離開了工作崗位,這使得我國的人口優勢快速減弱,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因此受到限制。在 2013 年到 2023 年期間,15 至 59 歲的就業人口數量從 10.1 億減少到了 9.6 億。
撫養比持續攀升
2023年老年人口支持率已經達到22.5%,即每五個在職人員要負擔一個退休者。未來二十七年間,工作年齡群體每年將凈縮水八百五十萬。再往后七十三年里上海人口2025總人數口,這個數字會攀升到每年一千四百五十九萬,老年撫養的負擔會變得越來越沉重。
養老金負擔加重
新一輪生育高峰期出生者開始進入老年期,養老基金支持能力減弱。從二零一零年到二零二二年,城市勞動者養老保障領取者數量從六千三百萬增長至一億三千六百萬,在職人員與退休人員之間的撫養比例從三比一降低到二比一。
養老產業成為新增長點
養老行業正在從基本的生存保障轉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技術進步、政策支持以及市場需求三者共同發力,促使行業邁入優質發展的新階段,這種轉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4.2 對醫療體系的影響
慢性病患病率上升
慢性病是現在城里人和鄉下人死因的第一位,城市地區慢性病死亡比例達到了85.3%,鄉村地區慢性病死亡比例達到了79.5%。全國范圍內,慢性病患者數量已經超過了3億起步網校,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將會導致慢性病患者數量持續增加。
醫療費用快速上漲
老年人口比例增大,同時患病人數增多,導致醫療總開銷不斷增長。另外,醫療設施在地區和等級上的分配差距更加明顯。
資源需求結構性變化
老年人群對慢性病照護、功能恢復及醫療與養老一體化服務的渴求大幅度上升。醫療與養老融合方案把健康醫療服務置入家庭式、社區型及設施類養老環境,是應對老年人多樣化健康訴求的關鍵方式。
4.3 對就業市場的影響
勞動力供給收縮
老年群體比例增加,青壯年勞動力比例降低,造成工作年齡人口數量縮減。
勞動參與率下滑
隨著年歲增加,老年群體工作意愿減弱,造成社會整體工作參與度下滑。
就業結構轉型
服務業,尤其是養老服務、醫療保健以及健康護理等行業,將產生眾多工作機會,可以雇傭到年長的工作者和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員,促使就業領域向為老年群體提供服務的方向調整。
附:人口相關報告(點擊下文中的配圖可查閱下載報告原文)
關于中國人口深度解讀,推薦閱讀五篇深度報告:
《2024年各省市人口信息分析:包含總人口數量、年增長幅度以及構成調整情況》
機構:中國銀河證券
2.《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機構: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
3.《如何破解大國生育困境?》
機構:中國銀河證券
4.《縣域“十五五”規劃研究報告》
機構: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5.《中國2025-2100年人口預測與政策建議》
機構:西南財經大學×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