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6 21:37:57作者:佚名
剛拖著行李踏入大學校園的學子,很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困惑瞬間:面對課表上的一組陌生課程代號而不知所措,不清楚哪些屬于主干課程;回想著前方的道路陜西師范大學是幾本,內心充滿憧憬又感到不安——是潛心鉆研本行,還是廣泛涉獵各類技藝?甚至對于所學專業究竟要塑造出怎樣的人才,也未能完全領會。
剛到學校時的困惑,其實源于對“大學學習規劃”的陌生起步網校,能否迅速擺脫這種困惑,常常取決于學校是否有明確的培養藍圖,陜西師范大學在此方面的舉措,正好為新生準備了一套“應對方法”。
要解決“往哪走”的困惑,首先得明確“培養什么人”。陜師大沒有籠統劃分學科方向,而是明確分為師范與非師范兩個板塊,每個板塊都進行了專門規劃:師范方向不只著眼于培養教師,而是致力于打造杰出教師和教育家型師資,為此建立了完善的培養方案:既有國家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作為后盾,又細分為本碩貫通國家公費師范生和國家級優師計劃師范生,就連2024年剛推行的直屬師范大學本碩銜接公費教育政策,也具體規定了相關專業對接。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十五個教師教育學科已經獲得了教育部的學科認證,其中九個達到了最高的三級認證標準,這表明教師教育學生的培養水平有了明確的官方質量保證,從而不必再擔憂所學知識與未來職業發展脫節。
非師范類院校著重面向“科技革新與產業轉型”的要求,致力于培養“杰出創新人才”和“行業杰出人才”。它們沒有沿襲“偏重理論忽視實踐”的舊模式,而是將“教育科研結合”“產業教學聯合”作為核心,并且特別將創新創業培養融入學科教育之中。學校致力于將“拔尖”落到實處,為此設立了3個國家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省級基地,并且創建了14個高標準實驗班,例如心理學“澤如拔尖基地班”、漢語言文學“拔尖基地班”,此外還有“斯諾卓越新聞人才實驗班”“絲路經濟帶法學實驗班”這類針對特定領域需求的特色班級。這種組合方式,對于尋求創新發展的非教師專業學生,預先準備了專門的成長路徑,讓他們能夠更專注于特定領域,逐步深入探索。
然而,確立學習目標僅僅是初步階段,學子們要能穩當地度過大學時光,就必須擁有一個能夠提供堅實幫助的保障機制——陜西師范大學的“1+N扶持計劃”,正好彌補了“如何教育”的缺失。從整體規劃上講,學校沒有停留在空泛的討論,而是制定了2025至2029年的本科教育發展藍圖和數字化智能化提升計劃陜西師范大學是幾本,就連“A+教育”項目也有明確的“121方案”。這種具備明確時間節點和具體目標的設計,能夠讓新生明確了解,在大學四年間學校將通過哪些具體行動來提高教育水平,而不是盲目地摸索前進方向。
最讓新生有“選擇權”的,是它靈活的修讀方式。學生若學有余力,除主修專業外,可選修輔修課程,現有開放的專業包括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等,此類課程不僅有助于跨學科學習,修滿12個學分即可抵免部分通識課程;自本科二年級起,亦可報名微專業,諸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等方向,既滿足實際需要,又不需耗費過多時間;此外,還有第二學士學位供應屆及近三年畢業生申請,招生專業達18個,涵蓋多個學科領域。這種專業選擇模式,包含主修、輔修、微專業和第二學位,使新生不必再擔憂選錯專業后無法更改,也不必害怕學習不夠。
對于進入陜西師范大學的學子而言,學校這種教育和支持方式,仿佛為困惑的求索之旅構建了"支撐框架"——無需急于"馬上明確人生目標",畢竟體系內設有明確的進程;也不必擔憂"自身條件不足",畢竟有多種資源能夠提供幫助。畢竟高等學府的價值在于逐步發掘,而優秀的教育機制,就是讓這種發掘減少困惑,增添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