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7 09:40:51作者:佚名
當前,民辦本科院校的招生困境由來已久,今年情況變得格外突出,具體表現為,依據各地招生機構的消息,部分私立大學即便反復啟動征集志愿機制,并且將錄取分數線下調了數十個名次,最終依然沒能完成招生計劃。
招生遇到困難,學費標準又很高,這仿佛構成了一種難以擺脫的困境。2023年國家重要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王春秀在提交的建議中提到,私立大學基本上都靠收取學費來維持運營——學費貢獻了學校全部營收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學校的財政支持途徑非常有限,融資本領不夠強。
她覺得,民辦學校財力不足,并且教師隊伍變動頻繁,因此,需要加強經濟上的支持,同時,要幫助私立大學明確教育方向、形成獨特風格,防止教育內容雷同。
最近,澎湃新聞報道了十位在私立本科院校學習或畢業的學生,他們很多人在社交網站上參與過“是否繼續民辦(大學)教育”的討論,對于他們而言,“上大學”是經過多次比較優劣后才做出的決定。
交一年幾萬元的學費,打幾十元時薪的零工
今年八月,暑假期間,一名大學女生桃子,在社交平臺向網友們詢問,如果選擇休學一年,是否需要繼續繳納學費。
她想去全職打一年工,減輕家庭負擔。
桃子就讀于一所位于華南的私立本科院校,主修經濟管理學科,她對這門學科缺乏熱情,認為課程內容較為淺顯,但每年仍需承擔兩萬五千元的學費,家庭每月還需額外提供一千五百元作為她的日常開銷,這種經濟壓力讓她內心十分不安,常常導致她連續多夜無法入睡。
自2024年開始,本科生和專科生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金額從一萬元六千元提升為一萬元,同時相關機構已經連續四年對國家助學貸款推行無息以及本金緩還的舉措,然而助學貸款并不能滿足她所需承擔的學費和日常開銷。桃子稱,僅學費一項就高達兩萬五千元,相當于她父母兩個人的收入總和的四五個月。她另有一個兄弟正上高中,同樣需要開銷,全家生活因此變得拮據起來。
開學之前,桃子對于自己即將就讀的學科認識很有限。之所以來到這所院校,僅僅是因為分數達到了門檻,選擇“公辦院校的退檔名額,上專科又覺得不夠理想”。她決定選擇經濟管理類的原因在于:“在眾多熱門學科中,這個專業學費相對較低。”
進入學校后,桃子的學習安排涵蓋了金融英語、線性代數、應用統計學等科目,不過她強調“僅體育課是她自主選擇,其余課程均為學校指定”。課程負擔沉重,導致她提不起學習興趣,甚至認為當前找兼職賺取生活費更為迫切。
她做兼職是在學校里送餐。她向媒體人展示了個人課表和兼職群組的圖片。校門外部分餐飲店經營者將熟客全部加入一個群組,每日探問有無送飯需求。若有人下單,尋求兼職賺錢的學生便可在該群承接任務。桃子借助手推車,將每份十元的炒粉配送到各個宿舍單元。每完成一單能賺取一塊五毛錢。這一趟跑下來最多也就賺到兩三塊,假如正好遇到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期,收入還能稍微增加一些。在那些賺錢更可觀的時間段,比如周末,學生們就必須在群里爭搶活計。
桃子說,她參加高考的時候,就已經了解到民辦學校學費昂貴陜學前師范學院學費多少,老師對此的說明比較含糊,家里人則覺得,就算花錢多,得到大學文憑對找工作總是有好處,她因此在2024年申請了助學貸款,進入了一所私立大學學習,但是上了一年后,她對這所學校的課程水平很不滿意起步網校,也變得越來越困惑。
“聽說我們下一屆(學費)還要漲價。”她說。
澎湃新聞從全國各地選取若干所民辦本科院校及民辦高職院校,比較了它們2025學年與2020年的最低學費數據,發現絕大多數學校費用有所增加,具體表現為民辦本科院校平均每學年上漲五千七百三十四元,民辦高職院校平均每學年上漲三千一百四十六元。
李茹在四川某所私立“二本”學校上學,每年的學習費用為15000元。她大一的時候申請了12000元的資助,到了大二又申請了16000元。她說今年最高額度能達到20000元,但她還是只申請了16000元。這筆錢在校期間不用付利息,工作之后每年要支付2.9%的利息,如果超過20年沒能全部還清,利息的年利率會變成3.77%。所以,她說自己畢業后“首要任務就是還貸”。
她對學校收取服裝費、生活用品費等費用表示不滿。學生必須購買校服,每學期只在開學升旗儀式上穿著一次。宿舍內的被褥、蚊帳、臉盆、水桶,都要求統一購置。盡管學生可以從其他途徑獲得畢業生使用過的帶筆記的二手書,但課本也必須按規定統一購買。
她出示了付款記錄,一年的總支出達到近23000元。
李茹出示的付款清單受訪者供圖
李茹同樣通過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曾經和同窗們一同在冬季假期進入電子制造企業從事勞動工作,在裝配線邊還碰到了來自其他高等學府的學子,彼此雖然來自五湖四海,卻相處得十分融洽,不過他們從事的是常規的日夜工作,每天開始工作時天色已晚,結束工作時天色依舊昏暗。
誰在堅持?
探討民辦本科教育是否值得投資,已成為社交網絡上的熱門議題,眾多意見領袖紛紛參與其中,相關討論內容廣泛傳播,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
桃子覺得每年花幾萬元上私立大學不劃算,常常想著“不讀”,對以后找工作也沒有把握,心里總是有些猶豫,李茹卻想繼續讀下去,她希望用四年的努力換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以后準備參加公務員考試,或者憑借新聞傳播學的專業知識,到一家新媒體公司工作,如果讀的是高職,她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資格去考慮這些事情。
洪葉覺得每年花上幾萬元去上學很劃算,他在南方的一所私立大學學習政治理論課程。
洪葉出生于陜西鄉下,是家中首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所以他的雙親甘愿依靠辛勤工作來資助他的學業,每年需要負擔三萬九千元的費用。
他的經濟來源包含國家勵志獎學金,另外每月還能領取400元的家庭經濟困難補助。洪葉沒有申請助學貸款,理由是她的父母聽到“貸款”這個詞就會感到擔憂,不希望孩子背負債務。
他也提及,前些年課程安排極為密集,他整天都是課,幾乎沒有時間從事其他兼職工作,不過他對自己的學術發展抱有期待,他渴望未來能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接著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致力于學術研究道路,為了提升自己考研的競爭力,洪葉主動投身于各類學術比賽活動。官方為這類賽事提供經費援助,他個人仍需投入不少開銷:報名費是其中一項,參賽過程中涉及多種軟件使用,例如WPS,若非會員身份則使用受限,情況頗為不便,此外還有論文發表的版面費用。
秋心在接受網絡訪談時,建議已考取私立大學的學生繼續完成學業。她本人于2015年經歷高考,根據個人經歷,她認為在校期間可以尋找多種途徑緩解經濟負擔,倘若選擇放棄,或許會陷入與她高中一位同窗相似的困境:臨近畢業急于求職,遭遇挫折便陷入消極情緒,將所有不幸都歸因于未能進入本科院校這一決定。
秋心來自川渝地區的鄉村家庭。她為人十分豪爽,談及這位高中同窗,她表示,當時對方家讓她用本科分數去讀大專陜學前師范學院學費多少,她感到非常不滿,去他家把他的父母訓斥了一番,但這樣做毫無效果
她那時才初步體會到金錢的意義。她的高考成績剛達到二本分數線,沒達到自己原本的期望。如果選擇讀二本,就得去一些偏遠地區的學校,她想去大城市,那就只能上三本。關于上大學所需增加的經濟支出,高考前后,家里既沒給她施加壓力。她未曾料到:開學時父親就要去借錢來支付她的學費。
她最終選擇了費用較低的私立大學本科就讀,每學年需要支付十五千元,這個數額幾乎是她家庭半年的基本開銷。
正值渴望融入人群的年華,卻不再方便向家中索取更多用度,上大學的秋心便拼命從事兼職工作。起初,她感到茫然,實際從事了諸多繁重勞動,曾在都市的商業區負責乳制品及多種飲料的推廣,亦為新落成的室內兒童游樂場擔當過引導者。
大學二年級期間,秋心擔任了本校財務部門設立的學生助理職位,該崗位專門面向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工作內容主要是協助處理相關事務。秋心覺得這份兼職非常劃算,因為她只需要提前向學校財務部門報備自己有空閑的時間段,然后就大部分時間坐在那里觀察同事們工作。進入大學三年級后,秋心一邊參加各類資格認證考試,一邊從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例如在咖啡經營場所制作咖啡飲品。
她表示,工作經歷讓她掌握部分推銷方法,也讓她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而最終她領悟到的是——臨時工作獲得的報酬十分有限。秋心補充說,相比之下,“我們這種學習人文科學的,在學期末稍微用點心,讓導師對我們產生好感,其實拿助學金相當容易。助學金的金額遠超臨時工作賺到的錢”。
她能向同學們提供兼職信息,所以在大一和大二期間,她在班級里很受歡迎。到了大三,她為了準備考試,經常早出晚歸,卻一度被看作與眾不同者——這或許是因為,被冠以“三本”的名號后,部分同學自我感覺不妙,對前景感到悲觀。
臨近畢業,擔任班長職務的秋心,以動員他人參與工作的熱忱,促使同學們一同參與秋季招聘活動,她表示,部分人拒絕加入,認為沒有公司愿意雇傭他們,這些人寧愿選擇在網上尋找工作機會
生活在“緊平衡”之中
秋心獨自前往招聘會,遭遇過拒絕,許多機構會直接表明不招收民辦(院校)畢業生,甚至有的當場就把個人材料退回。
她最初嘗試尋找工作機會,后來成功進入一所重點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她由此領悟到,某些獨特景致僅限于特定區域才能觀賞,目前她就讀的是學校中較為少見的學科,不過“所有導師都能協助安排實習、推薦就業單位,并且帶領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學習。這樣的待遇在普通院校根本無法奢望”。而抵達這個階段,必須經歷極大的努力。